文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,文案也不只是文案那么簡單。文案是一種思想與方法論的結合,更是一種為了實現預期效果的策略,通常還帶著可量化的目標。
現在匯仁智杰小編說說如何制作一個有效的文案。
我覺得反推文案創作的動機,更容易說明白這事,我們為什么要寫文案?
文案是為了影響受眾,讓其看到文案后,產生一些我們需要的行為,當這個行為達到一定量級的時候,就可以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。
反過來看,反過來推理,通過這樣的描述,我們可以發現這其中是有層級的。
其中戰略(最終目的)在整體結構的最頂層,戰略的下一層是受眾產生行為,受眾產生行為再下一層是影響受眾,最底層才是文案的表現。
1)戰略
戰略指的是,為什么要寫這個文案,要達成什么目的,通常與企業戰略相關聯,是一個可衡量、可量化的指標,通過完成這個指標可促進企業戰略的完成。
譬如到位想重塑受眾的價值觀,讓大家認為用到位是理所當然的,是為了解放自己的無效時間,從而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。
再譬如那句經典的文案: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。這也是在塑造一種價值觀,學鋼琴可以讓孩子不變壞。隱喻的是,不學鋼琴的話,你的孩子可能會變壞。
這樣的戰略也就是文案的中心思想,企業到底想要表達什么,企業到底能解決使用者、決策者等受眾什么問題,是不是比競爭對手要牛。
如果不知道想要表達什么,那我們就通過SWOT、FCB等工具找到受眾在意的點,再來找我們的優勢。如果不巧,我們是山寨別人的產品,沒有任何優勢,那干脆就說態度、說附加值,譬如“我們正在走向第一的路上”、“買一贈一”。
2)行為
行為就是受眾看到你的文案后,按你的指引,產生你需要他們完成的行為。是看一眼:哦,原來是這樣,還是:這個太棒了,我試試看,然后去產生你要的行為。
譬如到位需要的行為,就是用戶在看到文案后產生購買行為。被影響的受眾產生共鳴后,我們需要在文案里加上指引“把時間放在有價值的事上,用到位為時間增值等”說服受眾來用到位。
想要受眾產生你要的行為,肯定是需要指引受眾的,畢竟大多數受眾是不會百度“XXX廣告在說什么”或"XXX廣告的產品在哪買”或“如何解決XX廣告說的問題”。
也就是說一切行為,是需要被指引的,否則即使受眾感知問題存在,也無法解決,久而久之這頂多是個歷史遺留問題,就像成功學“如何成長為成功人士”一樣。
3)影響
影響指的是,那些真正影響受眾決策的點,通常我們叫做刺激點。快禿的人在意如何生發;快要高考的人,在意如何考的更好;餓了,在意該吃點什么。
譬如到位的受眾比較在乎的是安全、便宜、有用(品類訴求都不太一樣,姑且叫有用),但作為平臺,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,畢竟我們不做服務。
所以我們就要換個維度,跳出上門服務(生活服務到家)來看,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有一個痛點是大眾難以回避的,就是自己做那些事的時間浪費。
同樣的兩個小時放在打掃家務上,放在做飯上,放在去洗車店的路上等,只產生了50塊的價值,但如果放在兼職上則可能是500元的價值,放在興趣上,放在家庭上,放在其他上,都會比放在做家務上合適。
那我們就定義解放你的時間,作為影響你決策的刺激點,到位是解放時間的利器,可以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,嗯,我是這么想的。
也就是說,想要影響受眾,需要找出受眾真正關心的點。而不是一上來就是性能、技術,因為我不care這些東西,我只care能解決什么問題,與其他產品區別是什么。
4)文案
文案,則是最終看到的那一層,也是根據你的目的衍生出來的,但最關鍵的是要以受眾的語言跟他們溝通,譬如知乎上就要知乎體,豆瓣就要來點小清新。
其實文案的寫法有很多種,描述一個使用場景,指出對手問題所在,利用從眾心理,利用權威心理,指出受眾迫切需要的利益點等,但這都不是核心。
文案的核心在于溝通語言、語法的運用。首次要讓受眾看得懂你的文案,其次讓受眾真正明白你的文案,甚至是幻想出你描繪的內容。
要讓他看的懂,就必須用他的語言,給中國人的文案不能是阿拉伯語吧。要讓受眾幻想你的文案,則是語法的問題,用什么樣的形容詞,怎么排列等。
寫到這,你還覺得文案就是抄抄,或者是粘手就來的事情嗎?我還沒說具體如何用FCB等工具呢,還沒說文字關聯的技巧呢,還沒說投放的技巧呢,這就已經很復雜了。
記住,文案不止是文案那么簡單。